求职细节上比别人多做5%
|
发表时间:2014/11/19 浏览 1700 次 |
如果你现在正面临着求职,那么除了做好简历等重要的求职准备,还要注意一些小的细节。这些细节虽然细,但作用却不小。很多时候,你多付出5%,收获的却是200%。 培养自己穿着打扮的品位 虽然没有任何一个招聘启事上会说“此职位要求相貌端庄”,但是,100%的企业都会把外表作为第一招聘条件,就算你从事的是幕后工作,比如程序员,外表也一样是审核的标准。原因很简单:一,你代表的是企业形象;二,懂得装扮自己的人比打扮灰暗的人自信得多;三,打扮隆重自然代表着该应聘者对职位的热忱度。 请注意,我在这里强调的是装扮的品位,而不是说你要成为帅哥美女。先天不足,后天可补,你的穿着打扮是否有品位,能否给人以信任感,是每个求职者必须揽镜自照“扪脸自问”的问题。 还要强调的是,着装打扮不只是对女性的要求,男性同样要重视这个问题。 要为企业定制简历 先来举一个真实案例。一公司招聘营销人员,在堆积如山的简历中,有一份简历引起了公司的注意。求职者在简历后面附了专门针对公司产品的调查报告,为了这份报告,这位求职者在投简历前,做了连续一周的市场调查。最后,在长达几页纸的调查报告后面,求职者标注了一句话:“如果想知道详细情况,请与我联系!”公司自然联系了他,首先他的敬业态度已打动了公司;此外,他的调查也很有意思,这也是企业最关心的问题。 每一个求职者在制作简历时都应该像案例中这位求职者那样用心。你所发出去的每一份简历,都要根据所申请的职位度身制作。在每一份简历上,都应该出现应聘单位的名字或者产品。即使你在发送简历之前草草地上一下招聘单位的网站,把人家的企业标语拷贝到自己简历的页眉上,你的成功概率也会立刻增加。如果你能在简历的页脚简单描述自己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认知,你的简历将再次获得加分。 即使是在人潮汹涌的招聘会现场,你也可以快速浏览一下招聘企业的宣传板,挑选一两句能够和你的简历结合的信息,手写在简历的页眉或页脚。比如,如果你看到“卓越公司”的招聘要求是“打字速度60字/分钟”,你不妨在页眉上手写一句“本人打字是卓越要求的两倍:120字/分钟,希望有机会为您打字!” 当然,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次次修改简历会使你感觉无比的辛苦。尤其是经历了无数次简历没回音,笔试被废,面试被拒之后,你可能会非常气馁。但是,过程永远没有结果重要,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简历的成功几率,就必须次次修改简历。 主动向你的人脉网通报情况 你要把自己的求职情况每周向自己的“人脉网”做一个汇报。能够有资格做你“人脉”的人,往往是非常繁忙的专业人士,如果你不找他,他很难有时间想起你的事情来。在E-mail里,别忘了叮嘱一句,告诉人家绝对不需要特意回复自己的邮件。 你大可不必担心自己会打扰你的“人脉”大哥、大姐或大叔、大婶,年长的人们在后辈的“挣扎”中会感受到自己的成功与快乐(并非心理变态),并且乐于在可能的情况下施以援手,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快乐。不要怀疑这种方法是否有效,去做吧。 找好亲密战友 求职道路上的亲密战友,有两类人。一类是你所积累的人脉资源,还有一类就是和你一起并肩战斗的也在找工作的人。 人脉资源就是“关系网”,总是在成功元素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前面说过,最有效的“求职途径”就是内部推荐。内部推荐绝对不是暗箱操作的黑色秘密,而是招聘经常采用的一种手段。很多大公司为鼓励员工推荐优秀人才来就职,都设立明文的物质激励条款,比方说耐克公司对介绍自己朋友来任职的员工奖励一双耐克鞋,新东方对优秀教师的推荐人给予现金奖励,等等。 大一的时候,如果你和大四的师兄、师姐以及研究生的大师哥、大师姐建立友谊,他们就是你大四就业时的宝贵资源。大学男生一律把交友的目光锁定在“小师妹”身上,往往毫不理会高自己两级的师姐。追求师妹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和师姐建立同志式的友谊或许对你更有帮助。 第二类亲密战友,是和你一起找工作的人,你可以和他们组成求职小组,你会得到很多好处:比如分头查找职位资讯;分头研究招聘单位与岗位,资源共享;可以互相扮演面试官,进行模拟面试,等等。 备好五个行头 求职必备的五个行头是:一个“健康专业”的E-mail地址,一个稳定的几年不变的电话号码,一身求职套装,一只公文包,一个求职笔记本。 健康的E-mail地址,不应该是什么Iloveyou、KITTYCAT等个性化太强、男欢女爱或卡通味道太浓的E-mail。如果你在找工作,赶紧注册一个规规矩矩的E-mail地址,然后不妨用上一辈子。 一个稳定的几年不变的手机号码非常重要,说不定哪一天,你几年前失之交臂的企业会再次给你打电话。 事先准备好求职套装是极其必要的,这会免去你面试前的手忙脚乱。 一只公文包非常重要。很多求职者去面试的时候挎着一个很休闲的包,让面试官一看就不专业。 准备一个求职笔记本,把自己的每一个求职步骤记录其中,当你记满半本的时候,好的offer自然就来了。很多的求职者,由于海投简历实在太多,根本就不记得在哪个单位应聘了什么职位,自然就会与机会一个一个失之交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