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标准 广告投放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人才测评 法律声明 隐私声明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返回网站首页 最新个人求职信息 最新企业招聘信息 求职攻略 企业免费注册 个人免费注册 最新公告 意见或建议 近六成白领处于“过劳”状态 - 玉溪人才招聘网 www.yxzp.net 联系电话:0877-8889990 专业正规的人才网站。


近六成白领处于“过劳”状态
发表时间:2011/4/25    浏览 4456
 作为全球顶尖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员工,25岁的上海交大女硕士潘洁 疑因高强度工作引发急性脑膜炎近日不治身亡,引来人们唏嘘之余,白领精英的工作强度与健康状况成了新闻焦点。在“时间战”与“效率战”的纠葛背后,企业与员工应该何去何从?

  近六成白领处于“过劳”状态

  潘洁是普华永道上海办事处的初级审计员,一年前刚从上海交大硕士毕业,4月10日因急性脑膜炎去世。生前,她曾在微博上时常抱怨工作忙、无止尽地加班,“两脚发飘”、“困得像猪头一样,对着电脑就睡着了……”网友纷纷表示,潘洁是“过劳死”,她让我们看到了白领精英高薪、体面光环背后的高压与辛酸。

  据了解,高强度的工作不只是存在于一线城市的外资企业,在二线城市的一些企业,加班现象也屡见不鲜。有关机构披露,过度劳累、压力过大、精神紧张,大中城市接近六成白领处于“过劳”状态。

  在长沙一机械装备制造公司上班的段小姐告诉记者,他们公司是上市公司,待遇和福利在市场上颇具竞争力,一分报酬一分汗水,公司的工作强度与压力也极具挑战。“如果没有加班,如果没有……”段小姐说这是她的QQ签名,写的是她的期待与无奈,“每天晚上,其他公司员工都下班了,我们这边还是灯火通明,而且基本没有周末和节假日。加班是我们的企业文化之一”。

  在长沙一IT公司工作的程序员小李向记者描述了他的工作状态,由于他们公司规模比较大,员工比较多,公司的规章制度已经比较完善。每天8:30晨会,大家在会议室向部门主管汇报这一个月的工作计划以及每天的工作进度,应该做什么,已经做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做,有什么样的计划和安排,有什么样的创意和建议。“整天都处在紧张的‘备战’状态,随时要准备接受主管的抽查和询问,每天下班的时候,我们都要写工作日志。”小李说“这样的确花费了我不少时间,以至于我的工作任务完不成,只好加班,晚上10点多回到家,虽然很饿,但已经没有丝毫食欲,洗洗也就睡了。”

  三种心态助长“过劳”现象蔓延

  据一项关于“过劳死”的调查显示,每天工作不足8小时的人占34.4%,工作8小时以上的人占65.6%。其中,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的人已经超过20%。82%的人选择了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条件是“奖金足够高”。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原因。

  主动型:“我们老板不倡导加班,但我们公司对加班有一套完整的考核制度,加班得经过领导批准,否则就没有加班费。辛苦是辛苦点儿,但每月加班能多拿一两千,心甘情愿吧。”王静波所在的公司主要负责代理户外广告业务,但凡有加班的机会,他都主动争取。他说他刚在长沙买了一套房,需要钱供房子,孩子要读书,经济压力比较大……

  被迫型:“不加班?肯定就得走人。我们头儿的口头禅就是‘活儿始终是那些活儿,今天不干明天还是你干’。”陈磊在一省级电视台做后期编辑,工作节奏快,压力大,每一次做节目都是集体“作战”,编导、记者、主持人都加班干工作,他不加班就赶不上进度,就“掉了链子”,并且这一行竞争激烈,赶不上工作节奏,立马就会有新人前来代替,所以看到其他人加班,他也不得不加班。

  跟风型:“我们老总是‘工作狂’,经常通宵加班,公司现有的中层管理人员,几乎清一色的加班狂,为了引起老总注意,很多人甚至故意拖延时间加班。好像你不加班,就没有认真工作或工作不称职似的,没办法,我也得入乡随俗,跟风加班啊。”在长沙一教育培训公司担任总经理助理的李静道出了不得不跟风加班的苦衷和无奈。

  无规律的加班打乱了白领们正常的作息时间,时间一久,他们的身心便处于亚健康状态,无论是自愿、被迫还是跟风,都不可避免地助长了“过劳”现象的蔓延。  

“过劳”职业病防治文件

很难全面贯彻执行

  有网友认为,作为企业雇主,应该优化工作流程,营造“不加班就能做好工作的员工才是好员工”的企业文化,鼓励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多打“效率战”,摒弃“时间战”。

  据了解,关于“过劳”的系统理论研究,目前在国内还属于空白领域,在网络上传播的一些关于“过劳”方面的判断标准具有一定的道理和理论来源,但其作为科学研究的严谨性,目前无法判断。

  有关专家指出,虽然国家曾出台关于包括“过劳死”在内的职业病防治文件,但从职业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来说,很难全面贯彻实行。作为“过劳死”高发群体的个体,对是否加班和调节自身健康状况,应该有一定理性的思考和认识,如果单一地从法律上“一刀切”,对社会和个人都不适合。在规范相关制度的同时,公司员工还需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见习记者 潘锦 本报记者 张仁贵)来源:湖南工人报  转自:中工网


【关闭窗口】


收费标准 | 广告投放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人才测评 | 法律声明 | 隐私声明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本站信息均由求职者、招聘者自由发布,本网站不承担因为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营业执照:统一社会信用代码91530402799883384T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云)人服证字[2019]第0402000213号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滇B2-20230186

Copyright © 2005-2021 yxzp.net All Right Reserved.
地址:红塔区气象路22号—滇中国际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服务大厅
人才招聘网电话:手机:13308890967 0877-8889990 网站在线客服QQ,点击即可交谈 人才招聘网QQ:2242706723 微信:yxzp01

本网站之所有招聘信息及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