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黎秋玲报道:“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不现实,对中小企业的技术类岗位不太感冒。”上周末,“东莞201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在松山湖东莞理工学院举行。该场招聘会进场企业550多家,提供了9200多个就业岗位,同时让举办方大跌眼镜的是,企业一线技术类岗位仍是乏人问津。有的企业整个上午只收到毕业生的一份简历,有的企业忍不住提前离开招聘会现场。
简历只投热门岗位
“为了帮助应届大学毕业生更好地就业,政府组织了多场招聘会。”东莞市人事局副局长黄薇表示,据了解,今年东莞市大约有1万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单就上周末举办的招聘会就提供了9200多个就业岗位,从这个比例分析,1.1个毕业生竞争一个岗位,竞争其实不激烈。另外,前一个周末,东莞城市学院的毕业生招聘会也有300多家企业进场提供了4000多个就业岗位。招聘会的这些信息表明,企业订单多了,年底人才需求旺盛。
然而,记者走访了本月内在市中心人才市场、东莞城市学院、东莞理工学院这三场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专场招聘会发现,极个别知名品牌企业招聘摊位前出现排队投简历的盛况。在招聘会上,记者巡走一圈发现,邮政局、电信局、联通、展览馆等单位,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金融类企业,以及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太古可口可乐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摊位前排起了长龙。相比之下,那些招聘跟单员、市场营销、客户服务、设备操作员、生产技术员等一线技术类人才的普通企业摊位前冷冷清清。偶尔有个别毕业生投递了简历。大部分东莞的应届毕业生对于找工作好像也不是太着急,手里一般只带几份简历,投完了热门岗位后就离开了招聘会。
就业观念必需改变
“供需出现暂时性结构失衡。”市人事局有关负责人说。事实上,东莞很多企业的总部、研发基地、营销总部不在东莞,只有生产基地在东莞,他们需求最大的就是生产一线的人才。东莞理工学院学生处副处长彭晓波对此表示认同,他表示,在东莞理工学院举办的招聘会,现场的9200多个岗位中,政府事业单位、金融类企业提供的岗位仅是很少的部分,招聘会最大的岗位量还是一线技术类岗位。
尽管市政府给予很多引导激励措施,但是有些东莞户籍的毕业生仍然不愿意到企业生产一线工作,他们首选党政机关单位,甚至到机关单位当个临时工也愿意。对此,黄薇建议,我们要呼吁各级党政机关党委在招聘人才时候,尽量不要直接引进应届毕业生,要吸收那些有2年基层企业工作经验的大学毕业生。由此鼓励更多的大学生到企业生产一线去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