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频繁跳槽,要不要?
|
发表时间:2020/11/18 浏览 3245 次 |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10月31日,“寻找未知的自己”第五季来到了十三朝古都西安,在深秋之际,走进了开辟中国IT学科先河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这次活动请来了《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檀棋”热依扎和《最强大脑》中的“科学判官”魏坤琳,虽然他们在不同的领域,用不同方式探问初心,但却有同样的勇敢的人生追寻。
“年轻人频繁跳槽有错吗?应该‘从一而终’还是‘骑驴找马’呢?”坚守初心虽好,但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是每个大学生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魏坤琳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又抛出了一系列的科学数据供同学们参考;刘风华则称是否跳槽的决定因素是“个人成长价值”而不是“薪资高低”;辛宇建议当下年轻人避免频繁跳槽。热依扎建议换工作前首先必须让自己不断成长,有足够的实力才是跳槽的资本。
论坛议题一:年轻人频繁跳槽有错吗?应该“从一而终”还是“骑驴找马”?
魏坤琳: 我没给大家一个确切的答案,因为我不知道多频繁叫“频繁”。给大家一个科学数据,你们能想到的所有人生的问题,其实都是研究过的,比如你换一个职业,美国心理学家研究的成果是:成功地换一个职业花的时间从转轨到入轨大概是3年。大数据摆在这,自己比划一下频繁跳槽到底是多么频繁,可以说是在寻找自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但寻找自我这事,我觉得有一定的语境问题。“认识自我”是假设成年后的自我比较固定,只要通过自己的类型就能重新划定自己,但很多时候这是错的,自我不是固定的。
心理学家不会说:“你有自我,就放在那等你看”。心理学家是这么说:“你要找的是可能的自我。”当你谈到“可能的自我”时,就不再是看过去的历史,而是看未来:我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如果在这个角度,如果不是太频繁跳槽,你是有意识的去找的,每次换一个新的工作可能是为未来的自我的一次尝试,这是有意义的。
刘风华:我觉得跳不跳槽都可以,看未来是否会后悔自己的选择,只要自己未来不后悔就行。在我看来,决定我是否换工作的前提条件,是我在这个公司是否能每天成长,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创造更多的价值。如果我在公司不能有更快速的成长,遇到了瓶颈,这时就会选择跳槽。跳槽的时候我不会再换职业方向,我还会延续最开始的初心方向,因为换一个职业要3年,但做同样的职业、同样的工种不需要那么长的时间,在新的工作中赢得别人的信任,半年就足够。
给大家几个建议,首先要考虑新公司的发展是怎么样的,别你还没熟悉,公司就倒了,这就得不偿失,你就需要更频繁地换。第二看你做的工作是不是公司的核心岗位,这很重要,公司会把最大的钱放在核心岗位,你也有更好的空间。第三看领导的想法是不是能够给你带来更多的成长,如果他的想法还不如你,你就到他这了。最后是考虑薪资问题,最好还是要活得更好。
在跳槽时要多考虑问题,但不主要考虑钱,在我看来从1万变成2万,生活本质不发生变化,这时薪资不是最核心的,最核心的是你能否快速成长,因为有一天你获得的薪资和你的价值会成正比。
辛宇:从对内和对外来说,对内是你的能力体系有没有能够通过这一次跳槽,构建得更完整。注意跳槽只是换公司,并不是换职业方向,如果你跳槽跳得好、跳得对,那可以去,但要注意,“频繁”两个字很要命,如果你每跳一次,不能在新的职业环境上构筑起你新的能力向上的阶梯的话,两倍三倍的薪资对你的未来没有太大的意义。对外很明确讲,我们在看简历时,工作一两年就跳槽的,我们马上会问一个问题“他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他在前一个经常混不下去?是不是和同事们处的不好?”这是高管看履历很典型的心态。
热依扎:我觉得对得起自己就行,你跳不跳槽对老板来说没有什么改变,你不是核心力量,咱们都是小白,今天你这个小白走了,明天就有新小白马上顶替你,和我当演员一样,当你没有成为决定人选时,分分钟有人代替你。
我有两个朋友,一个朋友从公关公司离职,去美国留学,公司为了能留下他,支付他的学费和生活费,让他留学归来继续上班,这是他的能力对公司的价值。另一个女孩是广告公司的,她两年跳一次槽,但她凌晨3点都不睡觉在加班,绝对不是给老板看的,而是加班给自己看的。刚开始衣服是从动物园买的,之后就是在林卡芙买的,不是说一定要穿名牌,这就是她的努力。
你想跳槽时看看自己的能力和努力有多少,因为老板不在乎,我是演员我特别明白,我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公司有很多的好演员能为公司赚钱,但当你有能力的时候,你想走可能都会跟你聊聊天“你能不能留下来”。
此外“只要你敢开始,永远都不晚”这句话有没有BUG?”是激励人永远不放弃,还是给不敢迈出第一步的人借口与安慰?面对这观点的疑惑,四位嘉宾也发表个不同看法。刘风华建议要开始就必须尽早,辛宇表示“你不动永远都没有未来”,魏坤琳则提出“行动会优先语言和思考,要迈出这一步,探索之后才能取得更多数据,才能对未来有更清晰思考。”,热依扎有相似的看法,她认为“任何事重要的是要先开始。而开始这件事的目的也很重要,它将是支撑你能否坚持下去的动力。”
论坛议题2:“只要你敢开始,永远都不晚”这句话有没BUG?
刘风华:对自己来说任何有价值的事都不晚,但对外来说,外面有无数的竞争者,有很多人和你竞争,每件事都有Deadline,所以对外你必须要尽早开始。对内我做这个事什么时候开始都可以,但对外,因为你生活在这个环境中,你必须有无数人和你竞争,你就必须尽早开始行动,最重要的我们敢开始,最重要强调的就是行动,要先说,想是必须的,但先要做起来,动起来。
辛宇:很多时候,就是要小步快跑,不停步,你不动永远都没有未来,你不动永远探索不到新的东西。
魏坤琳:很多事很晚都可以做,到六七十岁,我也可以学第二门外语,这样我的老年痴呆症的概率会降低,但我就是前面给大家提到的一个观点,很多时候人不愿意去行动,一是刚才那句鸡汤的话给耽误了,第二句话是我们总是想能找到自己的初心,认识到自我,审时度势之后,才下手,我们去寻找可能的自我时一定不是把自己想清楚,把几个可行性都想清楚,应该是先做。
很多时候这个世界上,我们碰到大的问题大的决策时,你真的看不清楚,包括你去问最亲近人,大家都给你建议,但成败的风险各自是什么样,还是看不清楚,很多时候你必须得迈出那一步,尝试一下。
的确是人生任何阶段,我们都可以重新开始,学一个新的东西,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这个夏天我学会了滑板,我也在玩摩托,拥有了新的玩具。我的确在学新的东西,但如果要做一个事情,对人生的大决定,我很多时候行动会优先语言和思考,我知道要迈出这一步,我探索之后取得更多数据之后,对未来的思考会更清晰,而不是坐在那审时度势。
热依扎:很多人会想很多问题,但根本没有在做,我觉得这些问题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要先开始。你真想成为一个亿万富翁或者是好莱坞巨星,不太一定,大家不用逼自己。但如果你就是想学一下这个,提高一下艺术方面的才能,完全可以,我看过一个纪录片讲一个老年人到老年大学,他们去画画,没有任何目的性,就是想当下就学这个东西,画得非常好。
有时候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这也特别重要。你是想成为一个在职业上非常有名的人,还是说你只是觉得这个东西很热爱,会让你很快乐。存在于你最后觉得这个东西对你来说是不是晚,我觉得对我来说永远都不晚。
(实习编辑:林柔柔) |
|